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陕西成人高考论坛 (http://nncrgk.com/gxcrgkbm/bbs/index.asp) -- 政治 (http://nncrgk.com/gxcrgkbm/bbs/list.asp?boardid=13) ---- 政治预测题(十三) (http://nncrgk.com/gxcrgkbm/bbs/dispbbs.asp?boardid=13&id=30) |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1-5-15 15:22:04 -- 政治预测题(十三) 第十三章
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内主要矛盾仍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2.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
A.迅速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B.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C.实行土地改革 D.统一全国财政经济
3.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足
A.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财产 B.保存富农经济
C.消灭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经济
4.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
A.没收、没收 B.没收、和平赎买
C.和平赎买、没收 D.和平赎买、和平赎买
5.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D.《不要四面出击》
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从
A.旧中国向中国过渡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C.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7-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是
A.列宁 B.斯大林
C.毛泽东 D.刘少奇
8.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利用、限制
C.鼓励、支持、扶持 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二、辨析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
2.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三、简答题
1.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试述党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
3.试述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l. D; 2. B; 3. B; 4. B; 5. A; 6. D; 7. C; 8. C; 9. B; 10. A。
二、辨析题
1.错误。(l)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的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r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时期。(2)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才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2。错误。(1)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予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道路,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三、简答题
1.(1)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舍形态,而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范畴,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2)它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内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3)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工人、农民、城市./j、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4)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社会。
2.(1) 1953年,党中央正式提出并完整表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Bp从‘扣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T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二者互相联系和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绒。
3.(1)从理论上,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改造,实行和平赎买,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代价地把资本家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最终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2)创造了在工业中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经销代销等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主义形式,再发展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进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实现了消灭剥削制度、剥削阶级和团结、改造、教育资本家,使其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双重目的。
四、论述题
1. 1953年,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完全符合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
(1)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努力,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胜利完成,但我国仍是一个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农业大国。只有加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更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私营企业同国家的经济政策、同国营经济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只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解放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3)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一方面,土地改革后,广大个体农民为避免重新两极分化以及为满足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确实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扩大,也必须将分散的农业和手工业及时引导到社会主义榘体化的道路上来。
2.(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割断城市资产阶级与带有自发倾向的个体农民的联系,推动城市私营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另一方面,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实现两大改造的相互促进。
(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并举。.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与改造农村生产关系结合起来,以推动农业生产,巩固农业合作化的成果。
(3)走“先集体化,后机械化”的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道路。在土地改革后趁热打铁,发展互助合作运动,实现集体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
(4)坚持自愿互利,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说服、教育农民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
(5)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正确执行党在农村的阶级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中蕴藏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3.(1)把中国资产阶级划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对官僚资本采取没
收的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2)把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通过和平的方法对资本家进行赎买。国家资本主义是~种同国家政权结合并受国家政权控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其性质和作用完全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条件;其实质是通过和平赎买,而不是没收的方式,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有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具体实现步骤是,先把私人资本主义纳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国家计划轨道,然后再把国家资本主义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其结果是实现双重改造,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