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政治预测练习题1-25章
腾飞成考培训专业呈现
第一章
选择题
1、哲学是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B.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C.人人都有的世界观 D.终极真理的理论体系
2.世界观是
A.对社会发展的根本看法 B.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
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D.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 唯理论和经验论
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B.世界是否运动和发展的问题
C.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古今中外知识的总汇 B.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科学哲学的终极真理
6.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
A.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 C.不可知论 D.绝对主义
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9.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足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A.地质学和胚胎学 B.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
C.机械力学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1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C.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1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A.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B.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群众学习
15.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A.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B.原子论唯物主义、气本论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列宁的唯物主义、毛泽东的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
A.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 B.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C.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D.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
17.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二元论唯心主义和一元论唯心主义
C.唯理论唯心主义和经验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18.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D.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B.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到了顶峰
C.为人类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 D.绝对真理体系的建立
20.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
A.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 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D.事物是否有相对稳定性的问题
21.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当是
A.绝对信仰,一切照办 B.看其是否有用
C.既要信仰,又要怀疑 D.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22.对待唯心主义昀科学态度是
A.无情批判,全盘否定 B.抛弃其无用的,吸取其有用的
C.具体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D.抛弃其内容,利用其形式
二、辨析题
1.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4.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特点。
三、简答题
1.简述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2.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5.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C; 3.A; 4.D; 5.C; 6.C; 7.D; 8.B; 9.C; 10. B; 11. D; 12. C; 13. A;
14. C; 15. D; 16.e; 17. A; 18. B; 19. C; 20. C; 21.D; 22.C。
二、辨析题
1.错误。不能笼统地说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正确地回答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的统一,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因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歪曲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错误。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但唯心主义不都是不可知论。
(l)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而相区别的,可知论
和不可知论则是以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划分的。二者虽有联系,但又有不同。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因此,唯物主义都承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当然是错误的,但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又认为,人的思想能够认识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因而也是可知论。
3.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但不能说是“科学之科学”。
(1)“科学之科学”是指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这种观点是近代一些哲学家的错误观点。
(2)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这既限制了具体科学的发展也使哲学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不利于发展。
4.错误。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而不是唯一特点。
(l)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它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特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的科学性是指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简答题
1.要把握什么是哲学,必须把握哲学和世界观的区别和联系。(l)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属于世界观,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2)哲学是…种特殊的世界观,它是以理论的形式系统地反映世界的学说,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它同一般人仅凭个人经验或传统影响形成的朴素而零散的世界观是有重要区别的。(3)哲学属于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称为哲学。(4)哲学既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系统的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理论。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体系。
2.(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闾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即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是唯物主义哲学;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唯心主义哲学。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3)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人们的活动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改造世界是主观反作用于客观。只有解决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由哲学的性质、特点和它在哲学中的地位、作用决定的。主要依据是:(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明确回答的问题,任何哲学理论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关系问题。(2)如何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它决定着哲学家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基本立场、根本方向和路线以及基本原则和方法。(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哲学史上各派哲学斗争的焦点,从而成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人们在实践中的一切活动,高度概括起来,无非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件大事,都是在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多方面的深刻的必然性,其中主要的是社会历史条件、阶级基础、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1) 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 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3) 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等三大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4)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做了理论准备,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5.(l)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又为无产阶级的社会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显著特征,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指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把变革旧世界和改变现存事物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不仅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而且是指它通过实践和自然科学的成就,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完备而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4)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和科掌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改造世界,发挥其革命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果和归宿,只有在实践中改造世界,才能体现出它的科学价值,并在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其科学性。
四、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同旧哲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l)哲学研究对象上的变革。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哲学凌驾于所有科学之上,把哲学视为“科学之科学”的错误观点。②哲学对象上的根本变革,科学地解决了旧哲学所不能解决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哲学以整个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科学则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又以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内容上的变革。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分离的状态。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结束了旧哲学中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使人们对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成为科学
(3)哲学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上的变革。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它的产生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结束了旧哲学只是剥削阶级专利品的历史。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体现了不同于旧哲学脱离实践的根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