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陕西成人高考论坛 http://www.chengkao168.com/bbs

陕西成人高考权威交流平台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政治预测题(十四)

1楼
admin 发表于:2011-5-15 15:22:49
第十四章
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党的核心任务是
A. 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正确认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D.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2.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的文章是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D.《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国家而奋斗》
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
A.团结一批评一团结    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C.调整、巩固、提高    D.三者兼顾、国家利益至上
    4.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当时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在新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D.尽快地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5. 20世纪60年代初,最先支持和提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领导人是
    A.周恩来    B.邓小平
    C.刘少奇    D.邓子恢
    6. 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我国发展科学、艺术的基本方针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打倒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D.让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合
    7.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
    A.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观点
    B.关于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观点
    C.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D.关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
    8.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发展生产力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依法治国
    9.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陈云    D..邓子恢
    10.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失误的最根本原因是
    A.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B.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缺乏思想理论准备
C.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
D.没有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二、辨析题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因此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
 
    三、简答题
    I.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
    2.毛泽东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设想。
    3.如何正确处理中国工业化道路中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
 
    四、论述题
    1.毛泽东是如何论述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
    2.怎样认识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B;  3.B;  4.B;  5. D;  6.A;  7.C;  8. C;  9.C;  10. D。
  二、辨析题
  1.错误。(l)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矛盾。(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人民内部矛盾突出起来,已经戍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当然,敌我矛盾依然存在,但已不是主要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错误。(l)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的前进。(2)它们之间存在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这一矛盾同以往社会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不是对抗性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加以解决。(3)解决的方式、方法就是通过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
    三、简答题
    1.(1)科学分析了我国三大改造完成后的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确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2)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建议,成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薪的思路c (3)提出了扩大社会主(4)主'健全社会主义泫制的任务,要求加强对国家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反对官僚主义。(4)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任务,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个人崇拜,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的终身制。
    2.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1)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提出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关系,不能只顾一头。 (2)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提出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避免一切权力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都没有。
    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中,对中国工业化道路中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作了阐述。(l)工业化必须以重工业为中心。重工业是国家工业化的中心,只有重工业优先增长,才能用先进的技术武装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2)工业化必须以农业为基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工业化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3)必须正确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泽东认为,重工业的优先增长是有条件的,它不能离开农业和轻工业孤立地增长,必须和它们的发展相适应。同时,重工业的发展方向应该为农业、轻工业服务,促进它们发展。如呆片面强调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必然造成两大部类比例失调,影响人民生活。(4)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更加明确地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并把它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四、论述题
    1.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创造性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主要内容足:
    (1)明确指m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们之间存在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这一矛盾同以往社会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加以解决。正是这些矛盾推动我们社会的前进。
    (2)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矛盾,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办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必须用民主的办法。
    (3)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必须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避免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
    (4)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一批评-团结”的方针;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安排,全面兼顾的方针:在教育工作中,实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为解决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同形式的人民内部矛盾指明了方向。
    2.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在于:。(1)它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囝共产党人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独立自主地掇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为我党建设中困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开端;<2)这…过程中形成的iE确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3)这一探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
其历史局限是:(1)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可避免地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以致出现“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严重错误,从而使探索走人歧途;(2)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正确理论成果,也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有的还出现了严重的背离;(3)探索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倾向逐步发展,主要是指1957年后发生的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的错误。出现失误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14063 s, 13 queries.